五月的最后一天,我院“非遗进校园”系列学术活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讲座《战国编钟中的乐律学以及古琴发展的历史沿革》,场地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绵阳校区国际交流学院报告厅(A栋104)开展。本次讲座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和文化艺能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讲座嘉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崔宪、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实两位专家学者,当日有来自北京、台湾等地的各领域专家学者与心理与教育学院师生共聚一堂,聆听讲座。
心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夏林清做开场致词,对在场听众介绍了本次两位主讲嘉宾的成就和专长,并现场就听众专业构成进行了“诙谐”的划分,接着引出”音乐是重要的教育媒介”的观点,将音乐与教育对接,导出本次讲座的主题意义。
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实老师从古琴出发,谈中国乐器的发展概况。通过颇具历史代表性的照片生动讲述了中国乐器的早期形态、在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爆发、秦汉时期发展的断代以及唐宋以后古琴成为中国乐器代表的文化原因,将古琴发展的历史脉络呈现在听众面前。最后,王实老师用自己一比一仿制的著名古琴演奏的古曲,带大家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身心体验。
接下来,音律专家崔宪老师以“战国曾侯乙编钟所蕴含的乐律学”为主题展开他精彩而通俗易懂的讲解。崔宪老师结合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出土乐器演奏实况,对以曾侯乙乐器为代表的中国乐律学的成就、发展与贡献,给现场听众普及乐律学的同时,更揭示了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让现场的“音乐素人”们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乐音世界。
本次讲座根植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艺术传承”现实土壤当中,将音乐与教育、音乐与心理融合,更是符合心理与教育学院“习艺入道,身心整合”的办学理念。